馬來西亞大選選戰打到現在,全國性的議題基本上都交鋒地七七八八,開始轉而討論誰上陣哪裡會對到誰這種話題,進入短兵交接的模式。

臉書上現在會對政治發表意見的,大概都是同一群人,更多人己經開啟不要得罪不傷感情不談政治但票照投的模式,這和五年前的氛圍非常不同。

上一次大選,國陣大概拿到百分之二十的華人選票,國陣的基本盤大概就這個數目上下,基於馬華公會和民政在論述上的無能,不管在野聯盟表現如何,也無法替自己爭取到中間選民的票。

上一次大選有百分之八十的華人投民聯,這百分之八十在現在,則因為老馬和希盟結盟出現很明顯的意識形態對立,即Pragmatism大局派和Idealism原則派之別,而且即使大選過去這個對立應該也回不去了。

Pragmatism大局派自然就是投希盟,Idealism原則派的投票則比較複雜。

基本上,是不大可能投國陣,因為都己經不認同為了拉下巫統和老馬結盟,所以當然也不可能為了制衡希盟而投另一邊。

有些人當然會投第三勢力,(但不可能投伊斯蘭黨),或投廢票,或不投票。

馬來西亞是單一選區單票制,地域性很重要,而在野聯盟內部的各個政黨的意識形態有差,這會影響投票傾向。

候選人是誰將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比方說如果是林氏父子,那原則派當然是不可能投給他們,爭取性別和LGBT平權的應該也不大可能投給鄧章欽。有些候選人雖然是行動黨的,但比如像巫程豪,還是可以爭取到原則派的支持。

最後就看該選區是哪一個政黨上陣對決國陣,基本上行動黨,土團,甚至誠信黨,應該都拿不大到原則派的票,但是公正黨應該還是會獲得一些原則派的支持。

華人的情況是這樣,馬來人那邊,(印度人和原住民大部份應該會投國陣),基本上應該是馬來民族主義的巫統以一敵四,對上同是馬來民族主義的土團,伊斯蘭主義的伊斯蘭黨和誠信黨,和支持改革的公正黨。因此投票傾向也取決於對決組合,巫統或國陣對上公正黨的時候是右翼,但對上其他三黨的時候則會變成相對左翼。

如果單單只是看國席,依希盟所公佈的半島議席分配,並假設東馬的議席分配和上屆相近,(土團應該沒有選東馬),則基本上行動黨的戰場和上屆差不了多少,都是50席左右,上屆大選行動黨在半島只輸了五席,四席輸給馬華公會,一席給國大黨,這次有可能會全勝,35席,加上守住東馬七席,應該會拿下42席,離三分之一只差32席,離執政差69席。

公正黨上屆在東馬拿下兩席,本屆希盟在東馬應該很難突破,主打票票等值這種議題其實會削弱東馬的政治權力,國陣東馬47席,除了巫統在沙巴的14席外,其他都是東馬國陣的本土成員黨,而東馬親希盟的本土反勢力不確定有沒有能力憾動這33席。

這次大選國陣東馬應該還是會拿47席,離執政差64席。所以國陣的東馬定存和行動黨的華人定存,基本上是幾乎打平,關鍵在馬來選票的對決。

巫統如果扣除這14席,其實在半島並沒有這麼強勢,選107席贏74席,這次大選如果巫統多丟20席左右,馬華公會和國大黨全軍覆没的話,國陣政權就差不多要倒台了。

公正黨上屆半島上64席,這屆上51席,少掉的席次和原本伊斯蘭黨的席次,由土團和誠信黨分,土團52席,和誠信黨27席,共上130席,只要拿下67席,不過比一半多一點,政黨輪替就實現,目前公正黨有28席,土團一席,誠信黨七席,共36席,只需要多31席。

結論是有馬來海嘯,這31席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