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


英國的天氣越來越悶熱,彷彿是在提醒我距離回家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每次下班後,坐進宛如燒箱般火燙的車裡,都有一種自己已經回到家的錯覺,只是那開到最大也一點都不冷的冷氣總會帶我回到現實裡。

而且這裡沒有妳。

悶熱的天氣讓我晚上時總是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如同學姐所預言的,辭職後那種快樂輕鬆的感覺很快就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對未來的不安和不確定感。雖然我一直告訴自己說,就等到七月回到妳身邊時再好好地思考,但在自己下定決心填寫答案之前,自己始終無法阻止同樣的問題在腦海裡徘徊不去。

我想起剛從中學畢業時的那份傍徨,十年過去,我還是無法學會不去害怕什麼,總是忍不住去擔心太多太多的如果萬一要是。和許多親朋好友聊過,得到很多不同的意見,但結論都是我需要自己做決定,好好地想自己人生要的是什麼。

回到亞洲,選擇其實不外乎就是馬來西亞,新加坡或台灣。台灣本來是一直最想去的,但要重頭考試重頭實習,兩年沒有薪水要父母親養,開始工作後超長的工作時數和封閉競爭的工作環境,近來又這麼多關於台灣醫療環境是多麼惡劣的新聞,讓我實在是沒有跳火坑的勇氣,若我為了妳去台灣,到了台灣的我卻連陪妳的時間都沒有,豈不是白忙一場。

原本打算不去台灣,就回檳城或到新加坡做內科,問了以後發現,要直接進入受訓也不是原先想像的那麼容易。而且要做內科,還是英國最好,亞洲工作時間很長,也不一定做得到自己想做的次專科。

和一位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聊了很多,他問我有沒有興趣加入他在新加坡做家醫科。待遇比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好,就算不能大富大貴,日後也應該有能力讓妳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一個星期只做五十多個小時,一個月至少也可以飛台灣一到兩次,要回家探望家人也很方便,新加坡親朋好友也很多。

只是拿到英國皇家內科醫學會資格後跑去做家醫科,好像總是有那麼一點台大外科總醫師去做醫美的味道。每個醫界的朋友都問我,不會覺得可惜嗎。是很可惜,想老媽當年北醫神內第一把交椅,兒子年紀輕輕就吃不了苦離開醫院,實在是有負老媽盛名。雖然老媽回到檳城後很多時間也是在做家醫的工作,但她說她還是最喜歡做神經內科。我想我也是比較喜歡在醫院和死神搏鬥的感覺,而且過去一年,都得到不錯的評價,自己也慢慢建立信心,覺得自己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內科醫生。只是自己有時也會厭倦醫院的官僚制度和複雜的人事關係,而且這年代要留在內科都要做很多研究和寫很多論文,我其實比較喜歡看病,家醫科反而能花比較多時間在病人身上。

朋友叫我想清楚,不然以後看到一起念大學的同學都成為各個專科的大咖時,自己會很落寞。

也好像是我一直以來的恐懼,所以總不敢脫隊,過著團進團出的人生。說穿了,其實都是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目光而已吧。自己過去的錯誤就是太想要面面俱到了,老妹曾和我說過很多經濟學上的大道理,膚淺的我的理解是人生得到一些的同時也總是會失去一些。我應該已經要覺醒,我不可能又要成為一流的內科醫生,又能成為一流的作家,又能夠有很多時間和妳在一起,又有很多時間可以陪伴家人。人到這個年紀,是時候要懂得在心裡排序,什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

我和朋友說,若我當上大咖了卻沒有和妳在一起,我不是更落寞。朋友問我,若最後兩者皆空呢。聽起來到時我應該會慘,但我想,我不會埋怨,當一個醫生不就是要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而不求回報嗎。

其實我對未來的生活是很期待的,走家醫科,每天下班後有時間寫作,或找個咖啡廳坐下來讀書,上健身房,和朋友一起去打籃球。一有假期就飛到台灣找妳,妳有假期也可以過來,佈置好一個私密的空間,讓妳有回家的感覺,或者我們可以,一起去探訪我們的家人。但我又怕自己把一切想像得太美好了,都還沒有面試,也不一定拿得到工作,還有很多文件要處理,不懂到時會不會出什麼問題。萬一一切落空,自己不是更失落,下一步更不知道該怎麼走。

起手無回大丈夫,面對自己人生關鍵的一子,我卻舉棋不定,雖然知道曾經指引過我的人現在只能觀棋不語,交由我自己去決定,但在這徬徨時,我難免希望有人能為我下指導棋。

告訴我,路要怎麼走,才和妳永遠在一起呢。

還是,不管我做什麼決定,妳都會和我在一起。

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