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羽球

當那顆羽毛球最後落在界外時,全場只剩下一片沉默,看著分數由二十,變成二十一。那或許是我人生當中感覺最長的一次沉默。

即使可能那並沒有真的很久。

但我想我一生都不會忘記那陣沉默。

我試著回想六個小時前的自己,是在什麼樣子的一個狀態。週末假期,坐飛機來到國家的首都。在這裡,要去哪裡都是那麼地不方便,塞很久的車,迷了很久的路,只為了拿一箱書,吃一頓飯,或一瓶清酒。十年前自己也曾在這座大城巿裡生活了三年,城巿的景觀和十年前相比已大不相同了,不變的是那份繁忙和混亂。

混亂中仍偶有一致的時候,比方說就在這幾天,人與人見面時會問明天會看球嗎,或問看了昨天那場球嗎?或者問得更深入一些,真的會贏嗎?這麼難得長城倒下了。

我想起中學時的自己,有那麼幾次,打完了球後,滿身大汗地回到在北海的叔叔家裡,穿著校服守在電視機前,不是為了歐冠決賽也不是為了NBA,看羽球總是比其他運動多出那麼一點點東西。多出的那麼一點點到底是什麼,那個年紀的自己也說不上來,或許是嗓子多啞了一點點,手掌多紅了一點點,期望多了一點點,失望多了一點點,或許是多了一點點房子外傳來附近咖啡店人群的加油和歡呼聲。

多了一點點有很多人和自己一起看這場比賽的感覺。

記得那時的自己對國家男子羽球隊還十分熟悉,兩支男雙,從第一男單到第三男單,甚至替補,自己都還叫得出名字,知道世界排名多少,左手還是右手持拍。後來年紀漸長了,整個國家卻越來越把期望都放在一個人肩膀上。

接下來幾年發生的事大家都記憶猶新,兩次奧運,那最遙遠的兩分。羽球或許單純的只是羽球,但在這個國家這項運動總會讓人多想一點點為什麼,是命運嗎,是民族性嗎,是訓練的方式嗎,還是,就是因為那一份期望。

可能對任何其他參賽國家來說,這不過單純地是一項職業運動而已。會不會這其實本來就是一場不大公平的比賽,畢竟當一個職業運動員和當一個民族英雄所需要的心理素質應該是不同層次的。

1992年已經是太遙遠的事情了,可能本來漸漸地我們也已經學會用平常心看待這個國家,但總會一不小心就被撩撥,多麼難得長城倒了,多麼難得我們有一個穩贏的第一男單。

六個小時裡,我們喝采後失落,失落後喝采,到快放棄了以為沒有希望了,又出現不可思議的逆轉,到心中燃起,是的,就是這一次了的念頭時,又以一個反高潮結尾。

那陣沉默持續了很久很久,然後打破那陣沉默的,是絡繹不絕,比沉默持續更久的掌聲。

看破輸贏,得失,看破那遙遠的兩分和四分,只感到幸運,我們一起為一支隊伍加油了好久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