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棒球

從台北回到馬來西亞以後,發現這裡只流行看足球,羽球,最多加一點籃球,沒有人看棒球,我身邊的大多數人對棒球是什麼運動,規則是什麼,怎麼玩都不大清楚。大多數朋友只知道把球打出場外是全壘打,三振,四壞球,盜壘,打點這些名詞都太陌生了。

家裡有了網際網路以後,我便養成了每天上網看台灣報紙的習慣,為了追棒球相關的新聞。除了台灣的中華職棒以外,也追日本職棒和美國職棒,雖然這兩個國家的職棒實在是太多球隊和球員了,到頭來比較熟悉的仍是在日本職棒成名後到美國職棒打球的選手,如鈴木一朗,松井秀喜等。

後來,台灣的球員也開始登上美國大聯盟,在棒球的最高殿堂發光發熱。從一開始的陳金鋒,到後來的王建民,郭泓志,再到近期的陳偉殷,我在南國默默地為他們加油,因他們打出好成績而開心,回到現實生活裡,卻找不到人可以分享,陪我聊王建民最近又拿下了勝投,郭泓志當投手卻敲出了台灣球員在美國大聯盟的第一隻全壘打。

棒球變成我心裡一塊很私密的,與台灣的,與童年的連結。

幾年前我回台北時,終於去到現場看了一場棒球。那是一個假日的下午,陰天,和朋友的姐姐相約在芝山捷運站,然後我們坐專門為球迷準備的免費接駁巴士去天母棒球場。

距離上一次來看棒球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那時候自己還在念小學,台北巿立棒球場還在,還沒被拆除改建為小巨蛋。假日的晚上父親會帶著吵著要看棒球的我來到這裡看兄弟象對味全龍,那時支持兄弟象的我總希望可以看到假日飛刀手陳義信先發,或是屠龍手陳憲章也不錯。比賽的細節我已記不大清楚,只記得常常遇到剛下完雨地上濕濕的,入場時要排很久的隊,場外小販在賣的燒玉米很香。每次比賽還沒打完,父親就說要走了,不然人擠人要很久才能到家。

到了天母棒球場,感覺比小時候記憶中的台北巿立棒球場乾淨許多,人們守秩序地排著隊,空氣中有一股清新味道,這是一個美好的來看棒球的下午啊,但是雖然場外也熱鬧地賣著週邊商品,和小時候的記憶相比較時,總還是少了什麼。

我們一行人坐在內野區,內野區比較熱鬧,票也比較貴,前方有護網,觀眾不會被擦棒界外球打到,但坐外野有坐外野的好,就是雖然大部份時間只能遠遠望著內野,感覺好像與比賽隔絕,但卻有機會接到全壘打的球,所以不少人也會帶著棒球手套去看球。

棒場上吹著微涼的風,看棒球很閒,除了少部份時間需要鼓掌拍手以外,絕大多數時間我都在和朋友的姐姐在聊天,當下只覺得,棒球真是一個適合帶女生來看的運動啊。

記得比賽最後兄弟象贏了興農牛,今天這兩支球隊都已被收購改了名字。

而那天拿下勝投的兄弟象先發投手,後來也因涉嫌打假球被抓到,自棒球的國度裡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