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來西亞大選該怎麼投〉

昨天有臉友問了我三個問題:

1. 作者对于我国选举的看法?(既然都在讨论怎样投票,投谁一票,暂且不谈论街头运动等其他方式让执政者倒台的议题)

2. 在我国选举制度下,在野政党应该参选/不参选?

3. 在我国选举制度下,选民的诉求如何表达?

這三個問題,如果照字面上的意思,其實都很容易回答。不過我想,這位臉友想要問的,應該是更深層,更宏觀的事。

即馬來西亞是否有"議會民主"這件事,馬來西亞是否可以透過議會民主實現政黨輪替,馬來西亞議會民主的未來為何。

在這裡試處理之,文長,近五千字。

其實如果認識我夠久的朋友,其實都清楚,我是堅定的議會民主路線的支持者,我極力反對使用任何暴力手段干預議會民主,或推翻民選政府。我這個立場表現在四年前我反對台灣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以阻擋服貿法案的通過,(一樣,認識我夠久的人都知道我對中共的態度和對台灣的統獨立場),我這個立場,四年前飽受我的同溫層批評,今天我的立場還是和四年前一致。

所以馬來西亞的在野黨當然也應該參選,選民的訴求就是投給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或是自己出來選。

馬來西亞的政治非常複雜,牽涉到多元種族,不同語文,不同宗教,土著非土著的歷史問題,馬來統治者,還有地域性,特別是沙巴和砂勞越,和半島之間的關係。

所以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者,或所謂知識分子,也非常少人,能夠看透和清楚馬來西亞政治的每個細節。每個人一定都是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而有自己的角度,而有不同的理解。

因此馬來西亞的選民,也特別需要"指引",或也更容易被政治人物煽動。馬來西亞政局,因為很難看得輕,大家都在雲霧裡,所以容易有產生無力感,挫敗感和憤怒。

包括年輕時的我自己也是如此。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馬來西亞的選舉"不公平",當然馬來西亞的選制也不是完全乾淨,但我個人以為,隨著時代的進步,資訊的發達,公民社會的成熟,反對黨的制衡,選舉過程其實是越來越好的。

很多人覺得馬來西亞的選舉"不公平"的其中一個理由,是馬來西亞的選舉並不是票票等值,上一次大選,國陣以百分之四十七的選票,拿下百分之六十的席次。

但事實上這並不是馬來西亞史上第一次出現少數執政,1969年,東姑領導的聯盟以百分之四十四的選票,拿下百分之五十一的席次。

少數執政的例子在外國也出現過,以英國為例,2015年,保守黨以百分之三十七的選票,贏得百分之五十一的席次,2005年,工黨以百分之三十五的選票,贏得百分之五十五的席次。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為什麼英國和馬來西亞這樣的內閣制國家,要採簡單多數制,而不是德國那樣的比例代表制,是因為票票等值的比例代表制,會有擴大城鄉差距的問題,所以必須允許鄉村人民一票的價值,大於城巿人民。(我在這裡只是指出這個脈絡,並不是我個人對選制的偏好。)

這個道理同樣地也在美國這樣的總統制國家出現,即所謂的選舉人票制,總統候選人並不是比各自的得票總數,而是比各自贏得的州,其選舉人票的加總,所以在算選舉人票的過程,也是簡單多數制而不是比例代表制,希拉蕊比川普還多拿了三百萬票,但根據美國大選的選舉制度,川普還是當選,少數執政。

所以馬來西亞各州國席確實有票票不等值的情況,一國席最少從一萬多人到最多超過十萬人,合不合理各方自有定見,簡單地來說,如果你覺得拉近城鄉差距很重要,你就支持現在,如果你覺得全國政策的公平性比較重要,那你就支持比例代表制,(當然細節要怎麼設計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

(瑪麗亞陳提出要德國聯立制沒人鳥她,國陣當然是支持現制,但希盟也沒有要改變選制,只說要透明化和公布公式。)

在這裡分析一下馬來西亞的現況,參考2013年大選:

Perlis,115,956人,3席,38652一席, BN 3:0 PR
Kedah, 891,575人,15席,59438一席, BN 10:5 PR
Kelantan, 769,214人,14席,54943一席, BN 5:9 PR
Terengganu, 551,133人,8席,68891一席, BN 4:4 PR
Penang, 727,244人,13席,55941一席, BN 3:10 PR
Perak, 1,140,876人,24席, 47536一席, BN 12:12 PR
Pahang, 611,766人,14席,43697一席, BN 10:4 PR
Selangor, 1,759,470人,22席,79975一席, BN 5:17 PR
WP Kuala Lumpur, 657,850人,11席,59804一席, BN 2:9 PR
WP Putrajaya, 14,345人1席, BN 1:0 PR
Negeri Sembilan, 464,618人,8席,58077一席, BN 5:3 PR
Malacca, 377,056人,6席,62842一席, BN 4:2 PR
Johor, 1,366,942人,26席,52574一席, BN 21:5 PR
WP Labuan, 19,149人,1席, BN 1:0 PR
Sabah, 770,466人25席,30818一席, BN 22:3 PR
Sarawak, 817,217人31席,26361一席, BN 25:6 PR

以上是地域性造成的選票價值的不同。如果只看半島的話,BN:PR是86:80,這80裡目前有14在伊斯蘭黨手上。

當然,大家也很關心種族,我們來看看華人的票的份量如何。

設華人佔馬來西亞人口比例約百分之25左右,222國席之中,華人超過百分之25的選區有100席。

Perlis沒有。
Kedah 3席,2席的人口數超過州平均,1席低於。BN 0:3 PR
Kelantan沒有。
Terengganu沒有。
Penang10席,6席的人口數超過州平均,4席低於。BN 1:9 PR
Perak14席,10席的人口數超過州平均,4席低於。BN 2:12 PR, 其中2席是伊斯蘭黨
Pahang6席,4席的人口數超過州平均,2席低於。BN 3:3 PR
Selangor15席,9席的人口數超過州平均,6席低於。BN 1:14 PR, 其中2席是伊斯蘭黨
WP Kuala Lumpur 9席, 4席的人口數超過州平均,5席低於。BN 1:8 PR
WP Putrajaya沒有
Negeri Sembilan5席,3席的人口數超過州平均,2席低於。BN 2:3 PR
Malacca 4席,3席的人口數超過州平均,1席低於。BN 2:2 PR
Johor21席,10席的人口數超過州平均,11席低於。BN 16:5 PR
WP Labuan,沒有
Sabah5席,3席的人口數超過州平均,2席低於。BN 2:3 PR
Sarawak8席,8席的人口數超過州平均,0席低於。BN 2:6 PR

共62席的人口數超過州平均,38席低於,BN 32:68 PR, 4席是伊斯蘭黨。

馬來西亞國會共222席,過半要112席,國陣現在有129席,希盟71席,回教黨14席,所以希盟現在差41席,上次大選民聯拿89席,差過半23席。

以上次大選結果來看,勝選者得票未超過百分之五十五的,即輸贏非常接近的,共有85席,國陣55席,民聯30席。

Perlis,UMNO 2席,都贏PAS。
Kedah,UMNO 8席,贏公正黨2席,贏PAS 6席;公正黨4席,贏UMNO 2席,贏MCA 2席;PAS 1席,贏UMNO。
Kelantan,UMNO 3席,都贏公正黨;PAS 3席,都贏UMNO。
Terengganu,PAS 3席,都贏UMNO。
Penang,UMNO 3席,2席贏PAS,1席贏公正黨。
Perak,UMNO 4席,3席贏公正黨,贏PAS 1席;MCA 1席,贏公正黨;公正黨1席贏UMNO; PAS 1席,贏UMNO。
Pahang,UMNO 2席,1席贏公正黨,贏PAS 1席;MCA 1席,贏行動黨;MIC 1席,贏行動黨;行動黨1席,贏MCA;公正黨1席贏UMNO; PAS 1席,贏UMNO。
Selangor,UMNO 4席,3席贏PAS,1席贏公正黨;MIC 1席,贏公正黨;公正黨1席贏UMNO; PAS 1席,贏UMNO。
WP Kuala Lumpur,UMNO 2席,1席贏公正黨,贏PAS 1席;公正黨2席,贏UMNO。
WP Putrajaya沒有
Negeri Sembilan,行動黨1席,贏MCA;公正黨1席贏MIC;
Malacca,公正黨1席贏UMNO。
Johor,UMNO 5席,贏公正黨4席,贏PAS 1席;MCA 2席,贏公正黨1席,贏行動黨1席;MIC 1席,贏公正黨;行動黨2席,贏MCA;公正黨1席,贏UMNO。
WP Labuan,沒有
(東馬比較複雜,而且不少多角戰,我就只放贏者)
Sabah,國陣10席,行動黨1席。
Sarawak,國陣5席,民聯3席。

因此,即使國陣佔了些執政和制度上的優勢,也只有74席是相對安全的席位,只佔222席次的三分之一,所以在野聯盟絕對是有可能透過選戰將國陣拉下來。

但當我們在討論大選時,我可能還是更傾向於討論社會上各種意識形態之對立。

如我們大家都熟知的,馬來西亞這個國家是冷戰時期的產物,所以國陣,或當年的聯盟,為什麼可以一黨獨大,是因為其為馬來西亞各民族的右翼結合,馬來人的右翼(巫統),華人的右翼(馬華公會),印度人的右翼(國大黨)和東馬各黨等等。

隨著時代過去,冷戰結束,馬來西亞在右翼的國陣的執政下向右走了數十年,完成了一定程度的經濟發展,也帶來各種貪污腐敗等右翼政權執政太久會出現的問暊。

右翼的國陣之外,馬來西亞幾十年來一直與其對抗的在野黨只有兩個,一是華人為主的民主行動黨,左翼,(這裡先不論其真偽問題,有興趣的讀者詳見我之前的文章),另一個是在馬來人右翼和巫統馬來民族主義競爭的伊斯蘭黨。

二十年前的安華事件和其後公正黨的誕生與拙壯,實質上改變了馬來人群體的意識形態,造成部份馬來人的左傾,公正黨的意識形態與行動黨接近,某個程度上比行動黨更接近全民政黨。

行動黨和公正黨,這兩個左翼政黨和伊斯蘭黨的結盟,在十年和五年前的大選取得一定戰果,但是其和伊斯蘭黨意識形態上的差距,終究造成在野聯盟的分裂。

行動黨和公正黨的內部也有質變,特別是行動黨,有意識形態右傾的情況,(記得左右是一個圓,所以很易由極左轉極右)。行動黨和公正黨決議和老馬的馬來極端右翼結盟,最終造成希盟支持者意識形態上的分裂。

第一個分裂是Pragmatism實用主義和Idealism理想主義的對立,前者認為,以現在的馬來西亞政局,為了實現政黨輪替,和一個馬來右翼政黨是無可避免的。後者則認為,政黨不應該為了選戰的勝敗,而妥協或背棄自己政黨的理念和原則,(因為長遠來看這也可能使政黨輪替更難實現)。

和老馬的馬來極端右翼結盟的決策過程,很明顯是由上而下,寡頭決定,而不是支持者的心聲,由下而上影響領導人的。

這造成了第二個分裂,當行動黨開始大力攻擊,不認同黨中央決策和其意識形態的異議分子與公眾,意即行動黨自己Pragmatism還不夠,它還期望整個社會跟它一起Pragmatic,所以右翼的馬華公會和國陣是敵人,左翼的Idealism理想主義分子也是敵人。

這不禁讓人思考,行動黨的左是哪個左。今日之行動黨的意識形態更接近民主集中制,Democratic Centralism,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因為這樣做才能集合黨的力量,打倒比自己更強大的敵人,其他執政後再說。所以今日之行動黨的己無異議分子,(卡巴星的女兒也因為她是卡巴星的女兒才能說幾句異議而不被當成毒癌開除),再也看不到行動黨黨內人士對自身政黨的批判,或要求路線的修正。

今日之行動黨的黨性,讓其政治人物,或支持者,誤以為批評行動黨者是一個整體,於是發明了"法家"和"廢票黨"等假想敵,這樣才能集中火力批鬥和打倒。

但如果認真觀察和研究批評行動黨者的文字,即可以發現其意識形態根本南轅北轍,有右翼有左翼,差距其實很大,若勉強找出一共通之處,除了Idealism理想主義之外,那或許就是自由主義Liberalism,即這些人都強調思想之自由,言論之自由,對任何霸權,都採取批判的態度,強調對異議之允許,對個人政治意願之尊重。

如果大家看看批評行動黨者的臉書,就會發現他們彼此其實常常在特定和個別議題上,有不一致的立場。

我自己個人在現階段的意識形態,可能比較接近社會自由主義,Social Liberalism,我關注文化教育,貧富差距,社會階級流動性,而站在自由主義立場,該發生的事情,時間到了就會發生,比如政黨輪替,當馬來西亞這個國家有足夠數目的人民,認為社會應該左傾的時候,那政黨輪替就會發生。如果這個政黨輪替是靠著行動黨和公正黨的右傾來完成,而全民的意識形態沒有進行左右的交替,那這個政黨輪替是沒有意義,只是各種權鬥,徒耗社會資源,台灣就是前車之鑒,拉倒一個萬年右派政黨,結果所謂政黨輪替只造成兩個右派政黨輪流執政,對社會經濟毫無意義,反而造成中華民國和台灣國兩種國族意識的對抗,撕裂社會,爽的是政治人物,苦的還是人民。

一個民主社會裡,右翼,如國陣,有右翼的價值,左翼,理論上是行動黨公正黨社會主義黨,有左翼的價值。無論是右翼剿滅左翼,或左翼剿滅右翼,都不是社會之福,左右失衡社會會有大問題,極左的中共這數十年來殺人實多,極右,如在台灣的國民黨,在印尼的蘇哈多,也多恐怖暴力造成生命枉死,造成的歷史傷痕,至今都還在為其付出代價。

相比起來,馬來西亞在歷史上,我想我們還是幸運的。你說巫統再壞,也遠不及國民黨和蘇哈多,而馬共之後,馬來西亞也沒有太多左翼暴力事件,(雖然行動黨很愛搞言語暴力就是)。

因此,在議會民主的路上,站在歷史的良好基礎上,馬來西亞絕對有條件,往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前進。

而這取決於我們這一世代人的努力,談論政治,意識形態鬥爭是在所難免的,但我們心中不應該有仇恨,包括對巫統,對伊斯蘭黨,對行動黨都是如此。

所以大選要怎麼投,作為一個自由主義者,我再三強調,我對政黨的選擇包持中立,但有幾個原則性的個人意見,我覺得可以分享。

一是選人不選黨,你的選區裡你覺得哪個候選人比較好就投誰,因為政黨內部也有競爭,所以讓素質比較好的政治人物當選,對各個政黨的提升也有幫助。

二是選擇政策和意識形態,你覺得社會現在應該往左走還是往右走,清楚自己的意識形態,然後選擇一個和自己的意識形態最接近的。

當然,站在自由主義者的立場,不投票和投廢票都是個人選擇。

站在理想主義者的立場,我建議誠實投票,不要太在乎輪贏結果,我反對所謂的大局論。

希望以上對大家有一些幫助。